close

歷經了幾次的能源危機,人類逐漸意識到現有的能源利用型態不足以再支持現有的生活條件。依據經濟學中「資源有限,但人類的慾望無窮」的假設之下,如果人類不斷擴張生活空間或慾望,地球上的資源是必有窮盡的一天。幸好「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每每遇到危機的時候,人類的智慧就會再往上一層。最近常聽到的「節能省碳」,就是整體環境條件改變之下所意識到的新生活型態。

除了節能省碳之外,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設計師紛紛加入綠色設計的行列,研發與設計替代能源產品,試圖為下一世代的人類能源使用型態做一個全新的革命。ㄇㄞˋ點子本著與大家分享各式各樣創意設計的理念,以及愛護這個地球的心,特地再為大家準備了綠色設計特輯系列報導。分析並分享未來的綠色設計趨勢,幫助大家提早作好進入下一個世代的準備。

在最近幾年來,油價不斷飆漲,連帶影響到的則是工業製造成本的提升、交通及運輸費用的增加,進而是民生用電費用的提高。而我國的主要發電方式以火力、核能為主,水力、風力、太陽能與地熱等自然能源為輔。火力與核能的原料需要依賴大量進口,在這種情形下使得我國的能源自主程度無法提升,發電成本非常容易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而影響。因此,近年來政府大力扶植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產業發展,試圖為我國的能源策略找到出路。

雖然說,這對我們這些市井小民而言似乎不太沾的上邊,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我們所使用的產品來宣示我們的看法與理念,正所謂“We vote what we buy."。透過我們的購買與使用,來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集結大部分消費者的力量,來轉動這市場的巨輪,生產者的生產觀念,鼓勵設計師往這個方向設計。談到這裡,有本書要介紹給大家 ,

從搖籃到搖籃 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好的設計就像大自然,沒有浪費這回事!
想像一下,河流想要怎樣的肥皂?櫻桃樹又會怎樣設計一棟房子?

image.php.jpeg圖片來源 | 博客來

這本書裡面提到了一些自工業時代以來錯誤的生產製造觀念,使得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產品的生命週期往往是“從搖籃到墳墓“,講白話就是說從工廠到垃圾場,作者提出“從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生產觀念,目的就是要徹底改變我們對於生產製造以及使用產品的觀念,延續地球環境的壽命。書裡面講的比我詳細的多,裡面有許多故事例證相當生動,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閱讀。

回到正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綠色能源設計的趨勢,那我們就順便說明一下人類使用能源的演化過程

a.狩獵時期

這時期使用的是人力為主,靠著雙手雙腳獲取自己的所需。

b.畜牧時期

人力與獸力混用。

c.農耕時期

人力、獸力、自然能源(風力、水力、植物等)。

d.工業時期

石油為主要的能源來源,搭配其他如水力等自然能源使用。

e.科技時期

與工業時期相同,沒什麼大長進。

從上面可以看到,人類自從進入工業時期之後,對於能源的使用就沒有太大的長進,反而卻提高了許多製造垃圾的能力,這點還真是弔詭。直到現在,能源危機的發生,才讓人再回頭思考對於能源的使用方式,是否有需要再改變。整體而言,我們似乎要在能源的使用上走一下回頭路,然後又要維持目前的生活水準,可說真的是相當具有挑戰性。

不過,我想這些困難在設計師的眼中並不會造成太大的阻礙,畢竟設計師本來就是為了要改善人類生活品質而存在。只要目前的能源使用科技已經進入應用階段,設計師就是有辦法變化出一些令人驚奇的設計出來。接著我們將分幾種不同類別分別介紹各種能源使用設計方式。

1.交通工具類

a.太陽能電動車

 

stem07.jpg
設計師 | Tobias Bexten

適用於都市內短程移動用的太陽能腳踏車,停車場是個太陽能充電場,平常沒事放在那邊充電,只要投幣或者是刷“悠遊卡“就可以租用。

 

b.人力充電自行車

hybrid01.jpg

 

hybrid04.jpg

 

  hybrid05.jpg

hybrid02.jpg

設計師 | 陳祁侑 Chiyu Chen

這是個相當前衛概念的交通能源轉換系統,由台灣設計師所提出的概念。這個概念最大的特色並非在於創新或者設計出了新的裝置或設備來改善能源使用率,而是透過現有裝置的整合來開發出一個新的交通運輸系統。

這個概念是透過將自行車出租系統與大眾運輸工具結合的方向發想,使用者只要使用悠遊卡之類的卡片租用自行車即可。每輛自行車上面裝置發電系統,會將你騎乘時發出的電力儲存起來,當你將車子停放回去停車站時,系統將把你所發出來的電儲存作為公車的電力。最酷的是,如果你儲存的電量足夠的話,還可以搭乘免費公車喔。因為公車的電力有一部份是你提供的。

2.建築類

a.Zero Houses

zero_house.jpg

zero_house2.jpg

  zero_house3.jpg

建築師 | Scott Specht [ 來源 | Architechnophilia ]

這棟建築物有個特別的名字叫做“Zero Houses",指得是他得能源依賴性是0,可以自己透過太陽能來充電,以及自行收集地表的水分提供家庭所需。這棟房子只要充滿電,就可以使用一週,裡面的電器設備接採用低耗電量的設計,如LED照明等。另外,他可以儲存2700加侖的水分備用。更重要的是,這間房子是可以完全透過一部筆記型電腦來控制的,可以說是相當具有“智慧“。

b.Architectural Wind

archturbines1.jpg

archturbines2.jpg

archwind3.jpg 
設計師 | Aerovironmen[ 來源 |  inhabitat ]

有別於制式的風力發電機,設計師將其外型做了一些改變,變得更優雅、變得更迷人。放在城市的角落都會不知不覺的吸引行人的目光。這家公司致力於替代能源的研發,有許多有趣的產品,有興趣者可以到他們網站去看看。

c.Sleed Solar and Wind Powered Hybrid Street Lamps

windsolar-ed01.jpg

streetlamp-w-vawt_standalone-1.jpg 
設計師 | Urban Green Energy 

這麼優雅的造型,怎麼樣你都猜不到他是個結合風力以及太陽能的路燈吧!這盞路燈如果放在我們整條仁愛路或者敦化南路上面一定感覺更好!

3.生活用品類

a.Darth Vader of the night lights

night_ease.jpg

night_ease4.jpg

 

night_ease3.jpg

night_ease2.jpg
設計師 | Stefan Wallmann

這個太陽能夜燈的造型相當特殊,主要分為三部份,控制旋鈕、太陽能組、燈泡。平常白天可以把他倒置過來充電,晚上則可以拿他來照明。不過這部份設計的最大障礙應該是在怎麼把太陽能板作成有弧度的吧,目前的太陽能板都只能作成四四方方醜醜的樣子,就好像我們在看十年前的電腦一樣,沒有太大的美感可言。

b.Magic Cube

magic_cube41.jpg
設計師 | Kai Yu

這是一個多功能的太陽能充電鬧鐘,具有LED照明夜燈、鬧鐘以及收音機的功能。

c.River plant aquarium

river21.jpg
設計師 | Bridgette Meinhold[ 來源 |  inhabitat ]

這是個小的生態體系水族箱,透過植物以及水生動物之間的氧氣與二氧化碳交換來達到共生的效果。水裡的魚需要氧氣來維生,產出二氧化碳;上面的植物需要二氧化碳來行光合作用,產出氧氣,各取所需,和樂共生。

d.Corona Lamps

 圖片 11.jpg

圖片 12.jpg

圖片 13.jpg

圖片 14.jpg 

設計師 | Emi Fujita and Shane Kohatsu

這盞太陽能燈可以說是ㄇㄞˋ點子目前看過最優雅的一盞,中間黑色的是太陽能板,旁邊白色的部份裡面中著LED燈,晚上會泛出白色的光暈。白天,它像是佇立在庭園中的白色向日葵;夜晚,它可以是點亮夜空的星光。如果把它貼在家裡的牆壁上面的話,它更可以是一個時尚與環保兼具的壁燈。看著掛在牆壁上的燈,讓我聯想到前幾天難得的日蝕,如果它的太陽能板可以調整位置的話,搞不好還可以隨心所欲製造日蝕的感覺。

 

從上面的幾項產品設計來看,未來的能源利用設計趨勢應該會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生質能源開發  2.不同能源交互轉換利用  3.天然能源使用率提高

1.生質能源開發
生質柴油、乙醇汽油等能源的開發利用,將大大取代目前以石油為單一能源供應來源的現況。這些能源能夠源源不絕的成長,有別於石油與煤炭等資源是需要經過千億年的累積才能夠形成,生質柴油的原料是來自於農作物,甚至是廚餘。日本與瑞典等國在某些地方已經開始收集家庭廚餘堆肥成為生質柴油與天然氣,提供給當地居民使用。這樣的能源取得不僅環保,且不用擔心消耗性。

2.不同能源交互轉換利用
如同前面介紹的騎腳踏車充電可以幫公車充電的例子來說,騎腳踏車本來就會產生動能,只是我們平常浪費掉了。只要改變我們現有的一些基礎設備或裝置,在不改變我們的使用習慣前提之下,我們的能源使用率會更佳。也許,以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身上或者車上裝置蓄電池,將我們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可以作為手機或者筆電的緊急充電系統。結合大眾捷運系統或者是公共設施用電設備的改裝,我們可以幫公共設施充電以換取稅收的減免或者是消費折抵。

3.天然能源使用率提高
太陽能、風力、地熱、水力等天然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日常生活中這些能量都不斷地充斥在我們周圍,未來的設備或家電等裝置,將配備更多太陽能裝置,而其功率將大幅提高許多,未來家裡也許會變成屋頂或窗戶裝置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機,提供室內照明等基礎用電,然後再透過室內照明提供給小型家電用電。這樣循環用電,可以大幅降低電耗。

從現在開始,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自己的習慣和思考,未來不只是節能省碳,更應該要開源節流。不僅僅養成省電的習慣,使用省電或具有節能標章的電器用品之外,更要鼓勵政府或設計師多思考如何設計出不傷害與浪費地球資源的產品和設備。除了可以省電節省費用之外,如果這些電器都改用太陽能或風力的話,就不需要那些“惱人“的電線出現在四周,還可以提高生活品質,何樂而不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de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